|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办刊十余年话邮市 |
办刊十余年话邮市 |
|
作者:韩春景 转载自: 发布日期:2006/12/6 |
《邯郸邮讯》于1989年1月5日创刊,当时刊名《赵都邮讯》,取邯郸为战国时期赵 国古都之意,发行39期后,于1994年7月改为《邯郸邮讯》,作为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即今河北建筑科技学院)集邮协会会刊。回顾办刊十年,对集邮的发展,邮市的冷热,感受颇深。本文意图通过十年来邮讯发表的文章,目录价格的变化,探讨集邮和邮市发展变化的规律。 创刊号“JT邮票上涨趋势管窃”谈到:随着物价上涨幅度的提高,邮票发行量的减缩,集邮供求矛盾日趋尖锐,使得部分邮票价格如脱缰之马扶摇直上。这是自八五年高潮后,八八年至八九年上半年邮市出现的又一小高潮。到89年下半年邮市出现低迷。邮讯89年9月刊“JT邮票市场浅谈”写到:集邮市场出现了相对萧条时期,集邮门市部早已绝迹的JT邮票开始摆上柜台。靠倒邮票赚钱的倒爷们纷纷抛售邮票,邮市出现低面值销售邮票现象。这时期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邮商脱颖而出,他们在邮市的 动荡不安中,为减少邮市衰退引起的损失,将存货抛出,重点囤积某几种邮品。有 人囤积“三国”M达数万枚,“名楼”M达数千盒,有人继续吃进“二邮”“兰花” 使的寂寞的邮市亮起几朵火花。 中国邮市衰退至90年初,已跌落到谷底,邮讯90年1月期“邮市谈”写到:近期邮票已降低到89年价格的一半,T72草药M由15元 降到8元,T131三国M由14元降到9元。与邮市不景气相比,邮电部的集邮收入大幅度增长,89年达到2.9亿元,比88年增长了42%,全国中等城市均设立了集邮公司。由于集邮队伍的不断发展,各地集邮公司出现卖大户,硬性搭配的怪异现象。邮讯90年5期“由搭配想到的”写到:90年4月28日石家庄市集邮门市部柜台上,一人正数点三国、兰花、糜鹿等数十版版票,售货员还热心肠的问够不够,当集邮者要购买时,售货员却说卖完了。当集邮者购买JF19、JF23、JF24邮资封时,虽然3元购买了10枚,却被强行搭配了20元的纪念封22枚,而此纪念封在集邮门市部门口邮滩上售价仅2角。国家集邮公司把一些缺票倒卖给邮贩(吃回扣),而强行摊派集邮垃圾给集邮者,引起各地集邮者的极大愤慨,同时极大的损害了国家邮政部门的形象。 90年10月国家邮政局大幅度提高邮票价格,大大刺激了邮票市场,猴票由市场价格的50-70元,一路上扬,很快突破百元大关。各类邮票全线上扬。迎来91年邮市狂飚。邮市被奉为金库,一时间在校的学生、退休的老太太、社会流民、股市大款纷纷涌入邮市淘金。这场风波以T168赈灾邮票的发行为顶峰,的确赈济了一部分暴发户,而更多的邮民被大大的赈灾了。 在91邮市狂飚中,本刊没有对邮市过热进行过多的报道,而意在探讨中国集邮的特色和怎样提高集邮的水平。邮讯91年1期 “中国集邮的特色”:从增长速度快、以邮养邮、层次差别大、集邮组织齐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集邮队伍迅速发展中的特色。91年邮市高潮中集邮队伍急速膨胀 号称八百万,许多集邮者连起码的邮识都没有,邮讯91年2期“怎样提高邮人的集 邮水平”写到:数百万的爱好者涌入集邮队伍,使的集邮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当务之急是巩固、稳定这支年轻的队伍。从建立基层集邮小组、民刊多宣传邮识、邮协保护集邮会员的正当权益、举办各类集邮知识讲座、举办集邮展览、帮助集邮爱好者选择专题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邮人的集邮水平。针对邮人重票不重封的现象,邮讯91年4期刊登了“重视实寄封的收集”:一枚实寄封上比一枚邮票可以更多的学到集邮知识,一枚戳清的实寄封价值超过其邮票的价值。信手拣到的一枚封可能是一枚难得的专题信息封。 92年猴票的发行,一度达到每版60元的高价,由于发行量过大,很快回落到接 近面值,最低跌落到15元左右。92年、93年各地集邮市场相继开放,初步形成中国集邮市场的规模经营。邮讯93年1期“游月坛邮市”写到:月坛邮市整修开放后, 面积扩大,摊位整齐有序,由于邮市冷淡,三分之二的摊位空闲者,整版的91、9 2年邮票多是九折和九五折出售。92、93年虽然是中国邮票的低落时期,但部分邮票价格已在酝酿者升值。邮讯93年3期“邮价正悄然涨起”:虽然邮市上观望者多于购买者,卖邮票的多于买邮票的,但邮票价格已非昔比,T100峨嵋由10元涨到13元,J138叶剑英由1元涨价到2元,J97毛泽东由2元涨价到4元,许多紧俏邮票上升。文章告诉邮人,请及时补充缺品,观望是不会增值的,犹豫不决是会后悔的。 邮市徘徊到94年,种种迹象表明邮市已经启动,邮讯在94年刊登了“邮市已经启动 敬请邮人上车”“邮市列车奔向辉煌”:邮市经过调整,已进入复苏期,股票市场的不景气,使的部分股民再次注目于邮市,日本、港台邮票目录上中国大陆邮票价格进一步提高,超过国内市场价格。随着外商的收购,集邮总公司结算价的出台,促使国内市场的邮票价格不断上涨。T103梅花由4元涨到6元,T104花灯由5元涨到7元。邮商建仓储备紧俏邮品,邮人纷纷补进缺品,使的寂寞的邮市露出可爱的笑脸。94年下半年许多邮票价格已超过91年暴涨时的价格。95年的邮市是非常可爱的,关于95邮市升降问题,本刊发表了二篇文章,“九五邮市分析”“邮市升温 中的思考”。91年前发行的低中高档邮票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增长,T81乐器由九四年的40余元涨到60元,T54荷花由50多元涨到60多元,一向不被邮人注意的二八人物票也一洗往日的羞涩,由四、五角向一元挺进。邮市上货源紧缺。我刊五月刊发行时,60%以上价格已经低于邮市价格,大量汇款相继涌来,我专程到北京月坛补进邮票时,相当部分的邮票补进价格已经高于我刊的售价。因此出现了高价买进,低价售出的特殊现象。95年邮市自开春以来,JT前中期邮票上涨幅度惊人,夏季虽然略有回落9月以后又以更猛烈的涨幅扫荡邮市,12月低涨幅稍停,但价格挺稳。96年.97年邮市,各类邮票全线飘红,带动封、片等邮品一路上涨。大量的邮外人士卷入,大量的资金涌入,使得中国邮票市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壮观。邮票成为一些人恭奉的财神爷,邮市使得一些人一夜之间腰缠万贯,本刊也沉眠在欢乐之中, 发表了“活在中国集邮活动蓬勃发展的今天是我们的福气”认为赶上今天的中国集邮之盛会,是千载难逢的。暴涨之后必有暴跌,97年5月随着新邮的扩容,邮市一 夜之间跌进百丈深渊,众多腰缠万贯的款爷们落的个债台高筑。 98邮市令人惨不忍睹,新邮几乎全部打折扣,最低幅度达到6折以下,闯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违规邮品濒濒出台,其数量之大、辐射面之广,令人深思。严重挫伤了集邮者收藏、投资的积极性,极大损害了国家名片的信誉。虽然国家邮政局采取了许多措施,重申了许多规定,但是违规依然、打折依旧,说明国家邮政局对邮市失去了控制能力,对集邮失去了正确的决策能力。 回顾邮市十余年,是为了更好了解邮市,邮市,是人们关注、向往、期盼的一 年,99年,世界邮展第一次在我国举办,建国50年大庆,澳门回归祖国,对邮市都已经产生好的影响。国家邮政局现在把邮票的发行不是当作邮资凭证来发行,而是当作商品来发行,这首先要考虑自身利益,发行量大、面值高,打折扣也无人问津, 其利润从何而来,因此01年邮票的发行量、面值的降低是种必然,而非邮总的自愿, 邮票发行量、面值的降低对邮市会产生好的影响。01年邮市变幻如何,还需邮人冷 静分析,理性判断。 |
|
|